银行贷款还是发行上市?这是目前多数文化企业在需要融资时首先想到的渠道方式,也是各级主管部门主攻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扶持方向。然而对比融资渠道已相对成熟的其他产业,文化产业的融资依然尚未“登堂入室”——对于多数文化企业来说,债券融资这种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却依然陌生。
日前,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江苏苏州召开了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座谈会,部署启动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工作。座谈会还针对如何通过创新金融产业,推动债券市场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等问题展开探讨,为今后正式开展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开启了大门。
债券融资乃未来趋势
自2010年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来,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对于文化企业来说,不管是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还是发行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都不再是陌生的话题,这也改变了此前文化只能靠财政补助才能发展的模式。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仅仅靠国家无偿的资金支持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现代产业,它的融资渠道一定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而财政的支持无非就是20亿元变成30亿元或者50亿元,总体来说是非常有限的,更大量的融资还是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
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介绍,目前国内多数央企的融资结构已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即银行贷款为零,而更多地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降低成本,提高融资便捷性。“此外,股权融资市场与债券融资市场更是与人们印象中的不同。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募集资金4377亿元,通过债权融资1.37万亿元,并且两种渠道的差距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拉大,这就是金融市场的规律,也是文化企业融资的明天。”
金融市场的主板在债权市场,对企业来说,债券市场的主板在银行间市场,在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融资工具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进行注册管理)注册的债券。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初步统计,目前已注册发行的文化类企业有69家,发行的各类债券达172只,发行金额1472.79亿元,存量800多亿元。
据了解,此前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多次研讨论证文化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的特点和优势。此次座谈会上,施俊玲说,文化部将选择若干融资经验丰富的省市正式开展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上一篇:普京化身漫画英雄 大战僵尸拯救乘客 下一篇:艺术品市场千元赝品青花瓷卖出600万